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有色榜样

[有色榜样]榆林新材料王广良:一线“匠人”的两种人设
|
来源:榆林新材料|2019/4/29 15:17:00|作者:王仲智|人气:35831

 

几乎所有第一次见老王的人,对他的印象出奇的一致:头发乌黑,面带一弯浅笑,还有些腼腆。岁月好像并没有在他白皙的脸上留下什么痕迹,简直就是“冻龄”暖男一枚。

真相是,作为陕西有色集团2018年度劳动模范的他,已经50多岁,是一个在煤炭行业摸爬滚打了30多年的老矿工了。

“客气”与“不客气”。

对煤业公司员工来说,老王已经是副总了,仍然谦和低调,对每个人都很客气,和他当工人时没什么两样。洗衣房的大姐们常能和他开玩笑。平日碰到他,别人还没反应过来就看他先微笑点头打招呼了。你去他办公室找他签字,签完还双手将文件递给你,让人怪不好意思。

但要因此说老王是个“客气”的人,那就错了!

老王打来单位起,就一直在连采队干,后来又分管了综采队。很多综、连采工人提起老王,都坦言有被他“痛骂”的经历。老王早年在韩城矿务局下属煤矿干过,什么艰苦的环境都遇到过,有很多老矿区人勤快、踏实、能吃苦的特质,生性耿直,奉行简单的职场哲学,没那么多弯弯绕。最看不惯一些年轻工人的“眼高手低”。谁要是不踏踏实实干活,在他面前耍花招,那自然是被骂的生无可恋。多年在一线干活,老王养成什么事情都带头干的习惯,年轻工人不懂没事儿,老王都会耐心示范,他干出来的活,教科书式的精准。不会干也不踏实学的,自作主张却又干不好的,老王自然生气。老王骂人从来“英雄不问出处”,不管你谁,做错了该骂就骂。几年下来,连采队里没被老王骂过的工人还真不多。但被骂的最惨最多的人,早都成队长了。好多工人都能理解老王在工作上的严格,要问老王爱你有多深,吼声代表他的心。当然,也有骂错的时候,老王无一例外的会道歉,而且老王“骂人”从不记,不管多生气的事儿,过了今天,立马翻篇儿。

时间久了,大家也明白,老王脾气不太好,但心是透亮的。

“简单”与“不简单”。

老王60年代生人,或许早年对于苦难的记忆过于深刻,如今成领导了,生活习惯上仍然没多大改变。平素就两套衣服,要么穿了很多年的黑色西服,要么工服。常看他从餐厅出来,拎着一个饼,就算午饭了。老王的办公室更是一股浓浓的“极简风”,很多标配的办公用品被他给退回或送给区队用了,连电脑、打印机这些常用办公设备都不留。桌子上或地板上常摆一大堆煤机截齿、锚杆机钻头,还有一些别的配件。就像一个喜欢玩过家家的小孩儿一样,老王对这些铁疙瘩痴迷的要命。

他到底要干吗呢?

综连采工人都知道,老王可是一个被煤炭行业耽误了的“机械专家”和“发明家”,平时就爱琢磨,只要条件足够,他都能给你鼓捣出一辆汽车出来。老王当连采队副队长的时候,管设备检修,一个老矿区出来的人,面对现代化的进口连采设备从没“怵”过。机器故障首先是自己修,不等什么服务工程师。凭借多年与设备打交道的经验,很多“疑难杂症”在老王的经手下都能“痊愈”,也给检修班培养起一大批年轻的设备“医生”,那些“外来的和尚”可不会像老王这样将压箱底绝活儿倾囊相授。连采主要设备5年多没有大修,单此一项,为公司节约费用2000多万元。后来逐渐在公司形成一种风气,包括综采设备维修、运输系统安装这些技术活儿,能干的都自己干,过去进口设备维修“受制于人(国外厂家)”的局面开始改变,液压支架连续3年自修不外委了,节约费用5000多万元。

老王多年在井下干活,没少受苦,自然深知一线工人的辛苦,一有时间就琢磨怎么能让系统运行更顺畅,工人干活更省劲儿。连采队井下很多工器具摆放杂乱,频繁搬运很费力,他就想办法加工了一个移动的工具列车。过去连采工人吃饭,不是碗放废油桶上,就是人蹲电缆堆上,又脏又累,他让人用废钢材和铁板加工了一个装有轮子的“移动茶座”,成为煤业公司精益化管理在井下最早的样板,后来,运转、综采作业区域都如法炮制。多年来,在有着“煤业爱迪生”的老王的带领和参与下,煤业公司取得多项技术创新成果,比如“副斜井防跑车失速装置(阻拦索)”获得国家应用型技术专利在国内多个矿井推广应用,解决了煤矿副斜井防跑车这一全国性技术难题。综采自移机尾改造解决了生产期间频繁停机的难题,大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他主导的综采回风顺槽超前支架改造、刮板运输机拉回煤改造、连采梭车改造都取得了显著的安全和经济效益,屡获集团各类科技创新大奖。

“这事交给我,弄成给参与的弟兄们奖点,弄不成,(买材料的)钱我自己出”。

每次他都这样拍着胸脯说。生产系统哪有缺陷,生产过程遇到技术瓶颈要解决时,老王或“冒险”主动请缨或临危受命。并非他要逞能,也绝非“艺高人胆大”那么简单,纯粹源于他一个干了大半辈子煤矿的老工人对职业的尊崇和挚爱。

“管”与“不管”

老王在一线时总是带头冲在前面干,可当上副总后好多事情都不“管”了。调度会说到生产的事情,老王很少发表意见,逼急了来一句“让他们自己干不就完了吗?”。在他心里,“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他认为区队那些年轻人学识高、脑瓜好使,只要引到路上,后面就放手让他们去干,自然会干好的。综采有个年轻的副队长刚提队长时,前面几个月生产上总出一些问题,平素性子急的老王却说,多给他点时间,相信他能干好。果然,很快他就干的让领导不再操心了。

老王分管综连采,那可是煤业公司的半壁江山,但他很少参加区队班前会,因为对这些工人放心。但哪个工人家里有点困难,老王又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知道的比谁都快。有人想诚心感谢一下老王,叫吃个便饭,老王从不给面子,后来,大家也就不动那个念头了。

“争”与“不争”

老王在工作中经常会“一鸣惊人”,自然会有各种评优机会,每每开会讨论,老王大手往外一摊,“我都一把年纪了,别考虑了,给其他领导或者那些年轻人吧”,随即往椅背上一靠,一副“靠边站”的架势。

领导班子开会的时候,老王惜字如金,除了非要表明态度的,很少发表意见,但只要是讨论年轻干部晋升提拔的事儿,老王顿时精神抖擞,显得比谁都机灵。在还没有形成共识前,老王会将很多年轻队长的名字如数家珍,卯足了劲儿推荐,从不怕别人说“吃相难看”。哪怕推荐的这个人是区队“大拿”,老王觉得只要有晋升机会就让去。人才嘛,再培养不就完了吗?在他眼里,每个人都能成才,只要用心培养,人才就是水,只有流动了才会让整个河流充满生机。

“匠人”与”匠心”

也许是常年在井下见不到阳光的缘故,老王和很多煤矿工人一样,脸色白皙。但他脸部线条柔和,面色温润如玉,表情平静似水,会给人一种邻家大叔的既视感。

但那是平时的老王,老王“发狠”的时候你没见过!

有一次,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变化,综采工作面大面积来压,局部支架被压,综采队一些年轻队干缺乏处理经验。老王连续几天盯守在工作面,眼里布满血丝,拖着腿,扯着嗓子喊,像一头发疯的狮子,连续指挥奋战几天后,工作面恢复正常生产,他一个年过半百的人那种“拼命三郎”的劲头,让那些年轻工人深深折服。

每年春节放假,公司领导要安排值班。老王看很多年轻领导家里有事,经常会主动说,谁有事谁走,值班交给我就行了!在大多数职工享受节日喜庆的同时,经验丰富的老王会在值班期间将生产安排的秩序井然、妥妥帖帖。

有一次在中层干部竞聘点评环节,不善言辞的老王给了大家一点忠告:“年轻人在工作中最忌浮躁,人人都想当领导是好事儿,但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更多踏实干具体工作的人。哪怕是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情,同样的活儿,你干出来就比别人好,这也是一种成功”。

所谓“匠人”者,必具“匠心”,艺为表,德为里。老王有两种人设,宽仁如他,严厉如他,恬淡如他,火爆如他,简单如他,巧妙如他,温和如他,刚烈如他......容易让人想起《亮剑》中的李云龙。看似两种矛盾的人格在他身上并不拧巴,他仍然是他,一个单纯、朴素却又心怀大爱的老煤矿人,一个视职业如生命的人。

四月的榆林新材料产业园,百花斗艳,万木争春。成荫的绿树中间,那些色彩有些暗淡的老松树显得并不起眼。但不要忘了,刚刚过去的冬天里,万物凋零时正是它们在严寒中挺直腰杆,在最渴望生机的季节里,奉献着难得的绿意。

 

【责任编辑:王新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