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

陕西日报:陕西有色金属集团砥砺奋进二十年改革攻坚再起航
|
来源:陕西日报|2020/10/21 8:40:00|作者:王新权 刘碧峰|人气:9918

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宝平(左三)到宝钛集团指导科技创新工作。


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邹武装(左三)到金钼集团指导复工复产工作。


陕西有色天瑞硅材料公司电子级高纯硅烷气储罐。

陕西有色金钼集团金钼股份研制的国内首块OLED用G6代高端钼靶材。

陕西有色宝钛集团研制的万米级载人潜水器钛合金载人球舱。


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陕西有色金属集团),作为陕西有色金属产业的龙头企业,在我省乃至国家工业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多家下属子公司——金钼集团、宝钛集团、西北地矿集团、榆林新材料等企业,也都是行业翘楚。

陕西有色金属集团自2000年成立以来,始终将创新放在首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不断加大有色金属行业基础技术研究和关键材料研发力度,夯实产业技术基础,为我国航空、航天、舰船等高端制造业领域源源不断地提供着高技术含量的材料。陕西有色金属集团通过坚持不懈地技术创新,为提升民族工业大国重器的自主化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不断注入活力。

20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然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却牢牢把握住了这20年的宝贵发展时间,砥砺奋进、励精图治、改革攻坚、顽强拼搏,书写了一部充满机遇与挑战、拼搏与奉献的创业史。

数字最有说服力:2000年,陕西有色金属集团资产总额47.5亿元,年营业收入15.1亿元,当年实现利税总额1.28亿元。至2019年,该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399.3亿元,年营业收入1371.3亿元,当年实现利税总额46.8亿元。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已成为以国有资本投资及产权管理和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正以全新姿态担当起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排头兵重任,勇当时代弄潮儿,朝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

保持高速增长  收获累累硕果

20年风雨兼程,20年春华秋实。陕西有色金属集团的前身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公司、陕西省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2000年10月,随着国家有色金属工业的属地化管理,陕西省人民政府在下放的中央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了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省政府将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企业,进一步规范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于2004年2月,重新组建了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6月,集团被省政府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单位。

目前,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拥有权属二级企业30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3家(金钼股份、宝钛股份、宝色股份),新三板上市公司1家(中科纳米公司),在职职工44838人。主要有色金属产品中,钼、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铝、铅、锌、金、银、钒等产品在国内也占有重要地位。自成立以来,集团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势头,工业产值、营业收入、出口创汇、利税总额等均有大幅增长,位列2019中国企业500强第137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50位、全国有色行业第8位、陕西百强企业第3位,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稀有金属产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成为陕西省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盈利能力较强、具有陕西经济特色、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

集团先后荣获“十五”陕西著名国企、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陕西省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先进集体”、陕西省“十一五”改革发展优秀国有企业、“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上缴税费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打造十大产业  赢得市场先机

发展产业,必须要盯住市场,赢得市场。早在2015年1月,陕西有色金属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十大园区、百万吨产量、千亿元有色的“十二五”发展目标。目前,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已经形成具有规模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十大产业集群。

陕西有色金属集团钼产业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拥有包括钼采矿、选矿、冶炼、化工及金属产品在内全球唯一完整的钼产业链条,钼精矿年产能5万吨。权属企业金钼集团是中国钼行业标准制定者、“中国钼业之都”,旗下上市公司金钼股份是我国首家A股上市钼专业生产商,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26%、世界份额11%。产业逐步向高端钼化工、钼金属产品深加工领域拓展,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钼系列产品专业供应商,引领中国钼工业发展。

作为我国最大的以钛及钛合金为主的专业化稀有金属生产科研基地,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权属企业宝钛集团是世界第三、亚洲规模最大的钛材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突破2万吨,拥有两家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钛城”,是中国钛及钛合金国标、国军标、行标的主要制定者,为我国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软着陆卫星、4500米深潜器载人球舱及C919国产大飞机等大国重器的研制作出了贡献。

作为陕西省重点建设项目,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充分利用当地煤炭资源,实现能源与载能产业有机结合,成功挺进煤电铝产业。先后在榆林建成全国首条煤电铝及运销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铜川建成第二条煤电铝产业链主体项目,形成每年920万吨煤炭、210亿度发电量、90万吨电解铝产能,在铜川董家河工业园带动了50万吨铝深加工产业集群,跻身全国铝行业前十强。

集团拥有亚洲最大的单一钒矿生产基地,集钒矿开采、选矿、冶炼和钒系列高端产品开发及生产于一体,建成高度集中的钒产业链条,年处理矿石量近100万吨,大力发展氮化钒、钒金属和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新能源产品,推进工业化生产。集团目前处于国内石煤提钒行业领先地位,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石煤提钒及钒精深加工企业。

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生产企业,铅锌金属资源储量159.68万吨,电解铅年产能6万吨,电解锌年产能60万吨,硫酸年产能110万吨,白银年产能40吨,铅+锌综合产能全国第一。BYXY牌和秦锌牌锌锭被认定为陕西省名牌产品、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品牌。

集团重点依托权属企业陕西黄金集团,形成集黄金资源勘探、开发、深加工及贵金属提纯和工艺品制造为一体的黄金产业体系。在陕西凤县、山阳县,甘肃康县、礼县等地拥有四方金矿、夏家店金矿、龙头沟金矿、何家岩金矿等10个金矿,总计控制黄金储量近80吨,可年产黄金2吨,在国内黄金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协同高效的全产业链。具备黄金交易业务全资质牌照,持续创新黄金产品营销,黄金产量、销售产值及利税稳步增长。

集团重点依托权属冶矿集团,形成锰矿资源跨区域发展格局,具备铁锰产业采选冶一体化生产能力,可年产锰矿石20万吨、铁精粉20万吨、硅钙合金4万吨、电解锰1万吨。目前,拥有铁矿资源量约4亿吨,伴生锰矿石约1400万吨、二氧化钛约77万吨。拥有西北地区最大的优质碳酸锰和陕西最大的褐锰矿生产基地,在国内和巴西建有电解锰生产企业。

集团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总投资200亿元的晶体硅及光伏产业板块重点依托天瑞硅材料,在榆林佳县与美国REC公司合作,引进全球领先的电子级多晶硅、电子级硅烷气和粒状多晶硅生产技术,建成年产1.9万吨粒状多晶硅、300吨电子级多晶硅、充装量500吨/年的高纯电子级硅烷气的硅材料生产线。电子级多晶硅和高纯电子级硅烷气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集团勘探、勘察、设计和工程建设产业,重点依托权属企业西北地矿集团、西安勘察设计院,发挥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以及资质全、业务广、产业多元化、综合实力强的特点,抢抓城镇化和“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努力开发境内外两个市场,把矿产资源勘探的方向调整到国内资源大省和“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五国和东南亚地区,推动资源勘探开发利用上新台阶;拓展总承包及建设+运营业务,开展境内外工程承包,推进资源开发利用、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营业收入迈上新台阶。

集团贸易物流产业,重点依托陕西有色贸易公司,形成南北两个贸易中心:北以西安为中心,辐射西北、华北地区;南以上海为中心,辐射“长三角”及西南地区。融合国际贸易供应链,打通境内外贸易物流渠道,具备供应链综合服务、仓储物流、进出口业务、货运代理等大型商贸物流能力,年营业收入近500亿元,成为商品贸易、仓储物流、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供应链管理服务商。

激发人才活力  实现创新驱动

企业要实现创新发展,仅仅拥有人才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人才数据库,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实现“人尽其才,悉用其力”,形成尊重、关爱、滋养人才的土壤,为企业积蓄强大的发展后劲。

集团在职职工4483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424人(高级1930人,中级3658人),科技活动人员8732人,科技活动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19.5%。研发人员3220人,拥有三秦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42名,其中三秦学者3人,陕西省科技新星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0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

集团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高端创新平台,拥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基地)40个,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拥有国家级平台9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矿产地质测试中心1个。省级科研平台1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重点实验室3个,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博士后创新基地1个。企业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拥有科技创新成果,授权专利722项,软件著作权7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标准453项,科技成果1000余项,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5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36项。近年来,集团聚焦产业发展前沿和高端尖端技术,科研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由宝钛集团成功研制的万米级载人潜水器钛合金载人球舱,是目前世界上空间最大、搭载人数最多的全海深载人舱。金钼集团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缝薄壁钼管,关键制备技术获得国家专利15项,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生产的钼金属球形粉各种理化指标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五洲矿业自主研发的含钒99.95%以上的高品质单质钒,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强化党建引领  勇担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强党建、严纪律、促发展,围绕生产经营抓党建,凝聚发展合力,激发运营活力,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集团党委现有基层党组织661个,其中,党委60个,党总支43个,党支部558个,在职党员9100余人。集团公司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积极发挥工会、女工委和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打造职工“温馨的家”,做好女工“娘家人”,做青年员工的“知心人”,凝聚全员合力,共建“有色家园”,用党的建设引领改革发展,以发展成效检验党的建设。

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与生俱来的使命。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扎实推进产业扶贫、“两联一包”精准扶贫、移民搬迁易地扶贫,千方百计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引导贫困群众自觉“造血强身”,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体现了国有企业的政治担当和政治自觉,有力助推渭南五县一区及宝鸡千阳县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如期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2012年以来,集团直接投入并带动社会资金1600万元开展驻村联户“两联一包”精准扶贫;2017年,集团牵头组建渭南合力产业扶贫有限公司和陕西有色千阳产业扶贫有限公司,投入资金4.225亿元建设产业扶贫项目22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8624户。2017年—2019年集团连续三年被评为“陕西省助力脱贫攻坚优秀企业”。

集团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通过开展多种爱心捐助活动,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及时援助灾区人民,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为驻地周边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先后投入资金5338万元援助西藏阿里地区,投入5000万元援建勉县灾区,向青海玉树灾区和陕南灾区捐款3500万元,提供启动周转资金75亿元支持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向省慈善协会社会扶贫网捐赠400万元,向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捐赠200万元。

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将切实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将此视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部分,自觉把“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经营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按照“一企一策、分类施策”的原则,加快生态保护修复。近十年累计投入资金54亿元,先后建成5座国家级绿色矿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转变,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实现公司运营与环境、社会的和谐共生。

2020年,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一手严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有序组织复工复产,切实做到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在做好疫情防控、保护职工健康安全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保障生产平稳运行,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今天,站在新的起点,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为新的起跑线开启新的征程,充分发挥主业优势,积极退出非主业领域,多措并举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推动产业板块化发展,改革改制不断深入,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整体工作稳中有进,催生发展新动能,推进企业治理现代化,朝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阔步前进。

(原文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010/21/content_738752.html

【责任编辑:王新权】